地址:隆昌市金鵝鎮興隆路
(隆納高速公路橋下)
電話:0832-3959979
13698315311
網址:www.lcjetl.com
一 、涂層鼓起易脫落怎么辦?
涂層鼓起往往象手指甲大小或更大面積,常出現在刷完最后一層涂料烘干之后,很易碰之即脫落。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呢?如何解決?
出現這種現象多屬操作問題。根本原因是涂一層涂料時,漿液未能與白模表面發生充分的浸潤,未能把白模表面微小溝凹中的氣體充分趕走,在烘干過程中,微小溝凹中的氣體受熱并集結膨脹,由于一層涂料很薄,能較好透氣,所以往往沒有明顯的鼓起現象。但涂到第二或第三層情況就不同了,涂第二、三層時,水份滲至一層,而一層下面的溝凹中的氣體依然存在,而涂完第三層之后,涂層厚度增大,且內外層干燥程度不同,外層的漿液在烘房內先結成膜,而內層尚處濕態,此時透氣性處最差時段,內層被外層滲入的水濕潤之后,與白模間的粘附力亦處最弱狀況,此時內層之下的氣體受熱膨脹則必把局部(手指甲般大?。┩繉庸钠穑?~2mm左右),這就是“鼓泡”的形成之根本原因。
當然,“鼓氣”的來源與殘留于白模表面的脫模劑的量及種類也大有關系,它的存在本身就消弱了涂料漿液的滲透性和粘附性,而且受熱易揮發產生氣體,這點往往被人忽視。
解決辦法:① 一層涂料一定要盡量與白模表面多摩擦——手摩擦、反復淋涂、刷涂、流動狀態浸涂等均行之有效。② 對白模表面受脫模劑污染的現象,宜用洗滌劑或酒精把白模表面擦一遍。③ 適當提高涂料的粘附性和滲透性,加入2~3%硅溶膠有效。弄清其形成原因和氣的來源,消除之則輕而易舉,此現象全國很普遍,但不難解決。
二 、涂料層出現針孔怎么辦?
針孔與氣泡有別,氣泡往往指>1mm的“泡”,針孔(針眼)指<1mm的微孔,涂料層出現的針孔通常0.5~1mm,影響涂層的致密性和鑄件的表面粗糙度。
產生針孔的原因:① 涂料中有關組元之間發生化學反應產生微氣體。② 粉料未充分被水浸潤,表面的凹溝或內部微孔吸附有氣體被涂料漿液膠體所封閉,而當漿液靜置若干時間后,即聚集成微“氣泡”,烘干時即留下微孔。③ 白模在浸涂時速度過快,粗糙的白模表面上所吸附的氣體未能及時排出而分散于漿液涂層之下,干燥過程形成微孔。④ 涂料攪拌過程操作不當而使空氣卷入漿液內。
針孔消除辦法:① 浸涂貪快,涂料漿液與白模表面摩擦欠缺不到位是普通被忽視的操作誤區,可稱“偷工減料”② 高速攪拌——貪快,烘溫過高——貪快,欲速則不達,效果反之。③ 三種易產生微氣孔的骨料要慎用:鋁礬土(內部有微孔)、鎂橄欖石粉(不僅有微孔且含少量CaO)、高嶺圭煅燒后亦與鋁礬土類同。如選用這些骨料,一是使用比例要合適,二是攪拌前先用水浸潤一段時間,要在漿液膠體形成之前讓微孔中的氣體排出,讓CaO先與水反應充分。
三 、涂料層在烘干過程濕態脫落怎么辦?
涂料層在烘干過程濕態成片脫落的現象在一些單位時有發生,尤其是涂得越厚時越易濕態脫落,一層脫落往往少見,2或3層脫落為多見。很明顯,是涂層自身重力作用超過其與白模表面粘附力時而引起成片脫落,而且完全可以肯定白模是平面朝下的部位脫落,不可能是上表面的涂層脫落。
既然如此,就應糾正一下操作了:① 涂層烘干增厚之后,再次浸涂時千萬不要把模樣在漿池中浸泡太久,避免本已烘干的一層也浸潤成“漿”。一層應充分浸潤,充分摩擦,久浸比快浸好,而第二、三層則不然,漿液能均勻浸掛上即應盡快提出漿池。② 第二、三層浸涂后只要不再流滴就應盡快進烘房烘干,久置不烘則外層水份很快向內層浸潤,消弱內層與白模的粘附力。③ 厚層浸涂后的模樣不要千篇一律地一面朝天、一面朝地擺放,對于易浸潤脫落的部位盡可能不朝地面,斜放、豎放或反放均可避免重力脫落。④ 適當在工藝允許范圍內提高烘干溫度,降低烘房濕度,增加房內熱量流動,以加快烘干速度。⑤ 增加粘結劑的使用量,提高涂層粘附力。⑥ 盡量不用或少用吸水量大、密度大或過粗的骨料。